我国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1)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2)富矿少,贫矿多;( 3)地区分布不平衡;( 4)采矿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总回收率低,综合利用差;乱采滥挖,环境保护差;矿产资源二次利用率低,原材料消耗大;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
一是资源消耗大、利用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益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在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之前,煤炭将是支持我国能源供应的国内主要品种,是我国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是由于我们对煤炭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把废旧的铁锅扔掉,浪费铁矿;汽车大量增加,浪费石油;把易拉罐仍掉,浪费铝矿等。这些现象会造成过多开采矿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大气等不利影响。
有的只有勘查许可证,以勘探之名从事非法采矿活动,没有正式的开采方案,急功近利,擅自开采,牟取暴利,严重地破坏浪费资源。有的甚至在提交勘查报告时,矿产地已失去了应有的开发价值。广西南丹大厂矿区“17”特大透水事故中,就存在非法地以采代探的问题。三是越权发证,违法处置。
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及自然资源立法现状。
1、主要表现为:①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②各类资源在总体上有较好组合,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③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不论是地面资源还是地下资源都存在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④资源质量差别悬殊,低劣资源占有较大比重。
2、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从中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甚可观,但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1)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许多种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2)我国人口最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居于世界后列;(3)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煤炭、石油、铁矿等主要分布于北方,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4)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严重。
4、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主要矿产供需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我国加速实现工业化时期,也是工业化的高峰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居高不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资源供需形势将更为严峻。
我国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加强地质找矿工作,能增加一定的后备资源;另一方面,与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过程相比,我国也有着许多节能降耗的优势,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和集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钼、蓝晶石、天然碱、珍珠岩等8种,居第二位的有镓、耐火粘土等5种,居第三位的有铝土矿、水泥用大理岩等6种,居四至十位的有晶质石墨、水泥用灰岩、金、石油、锑、煤、银、铁等28种(表1)。
世界铜资源供需总体健康平衡。(二)我国铜供需趋势 我国铜资源静态供应保障能力较弱,铜矿资源特点导致铜矿山建设规模普遍偏小。我国铜冶炼及消费规模不断扩大,铜资源自给率降低,铜矿业成为我国铜工业健康发展的约束环节。
所以,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矿产资源需求仍将保持旺盛态势,石油、铁、铜等大宗矿产品供需矛盾仍将突出,资源约束瓶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特征。据预测判断,至少在2020年以前,我国石油、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仍将高达50%左右。
我国矿产资源人均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尽管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量较少,且部分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优劣矿并存。我国矿产资源中,优质矿产和劣质矿产共存,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 地质条件复杂,矿种齐全,储量丰富。
我国的矿产资源面临着什么样的状况
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综合利用率低;综合利用技术欠缺,工艺水平相对落后;乱采滥挖,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环境问题严重。
【答案】:(1)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2)富矿少,贫矿多;( 3)地区分布不平衡;( 4)采矿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多数支柱性矿产资源在我国都面临着储量不足的问题。以铁矿为例,我国铁矿石的平均品位仅为3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而主要铁矿石出口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其铁矿石的商品矿石品位无需经过选矿即可达到62%。
我国矿产资源人均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尽管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量较少,且部分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优劣矿并存。我国矿产资源中,优质矿产和劣质矿产共存,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 地质条件复杂,矿种齐全,储量丰富。
地质条件复杂,矿种齐全,储量丰富 我国地域辽阔,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位于环太平洋活动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活动带的交汇点。在这种条件下,地壳运动剧烈,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广泛而频繁,地壳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总回收率低,综合利用差;乱采滥挖,环境保护差;矿产资源二次利用率低,原材料消耗大;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资源现状
1、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矿产 171 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 153 种,在世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 产量居第一位) ; 硫铁矿和磷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我国加速实现工业化时期,也是工业化的高峰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居高不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资源供需形势将更为严峻。
3、考虑到民采小矿的分割开采等因素,剩下的矿产地可以投入开采或通过进一步工作提供开采的比例还要更低,探明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矿产资源的可供性进一步降低,中长期后备资源难以保障,有些矿种和矿山企业在近期就将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4、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导致资源刚性需求持续增长、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近10年间,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增速比前10年平均值提高0.5~1倍,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0.5~1倍;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铜、铝等大宗支柱性矿产对外依存度均已超过50%。
5、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铜资源状况 尽管全球每年矿产铜金属规模超过1000万吨,但随着全球铜矿勘查投资的增加,新的铜资源不断被发现,世界铜资源储量总体呈增长态势。然而,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危机导致铜矿勘查投资减少,2009年世界铜资源储量略有下降。
6、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通过地质勘查行业百万职工共同努力,矿产勘查工作获得高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不仅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还为以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是有喜有忧、喜忧相伴、日趋严峻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