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钢铁行业持续推进)

  • 发布时间:2025-01-24
  • 浏览次数:21

“双碳”背景下钢铁业降碳减排的五大路径

1、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去年四季度以来,在新增两批中央投资共2300亿元中,安排节能减排投资 195亿元。其中安排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工程130亿元,安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40亿元,安排支持10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25亿元。

2、路径四:提升储能与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优化布局电网侧储能,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等多重作用。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建立合理的成本疏导机制。

3、实现碳中和目标,可以分四步走,即控碳、减碳、低碳、碳中和。目前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5%,实现减排需从产能端、用能端和碳汇端三端发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等五大类标准。

4、建立双碳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五大类。工业领域将建立碳达峰标准体系,到2025年初步建立,包括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为工业领域碳评估、降低碳排放提供技术支撑。

工信部等5部门印发《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1、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于6月1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旨在到2025年显著提升轻工业的综合实力,确保其在工业中的比重稳定,并发挥其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 社会 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造就一批百亿元以上品牌价值企业,到2025年,轻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占工业比重基本稳定,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明显。

3、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 加快完善家用电器和照明产品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促进节能空调、冰箱、热水器、高效照明产品、可降解材料制品、低VOCs油墨等绿色节能轻工产品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行动。

4、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畜牧业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财政与金融支持、鼓励畜牧产业发展、建立畜禽养殖基地、扶持品种改良、稳定国内原料皮供给、鼓励原料皮深加工等,以确保原料皮的稳定供应。

国标委发布双碳标准建设指南!附2023中国双碳“1+N”政策汇总!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这份指南旨在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为“双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化保障。

响应党的战略部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旨在构建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化保障,引领全社会推进工作。指南明确了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中国政府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已构建了详尽的“1+N”政策体系,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整理了198项关键政策,覆盖中央到地方、从能源到交通,旨在推动各领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

虎年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

市场点评: 虎年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 虎年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全天走出了大家期待的集体上涨,其中沪指涨03%,深证成指涨0.96%,创业板指涨0.31%。

月8号股市行情出现了显著的波动。在A股市场,节后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全市场逾5330只个股上涨,成交额接近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盘中涨幅出现收窄,市场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

盘面观察 2022年首个交易日,A股沪深股指呈现高开低走又探底回升企稳的走势,创业板指表现较弱。两市合计成交额12663亿元明显放大;北向资金也从盘中一度净卖出超20亿元转为最终小幅净买入6亿元。盘面观察:农林牧渔、元宇宙、旅游等板块涨幅居前;而医疗保健、电气设备、工业机械等板块跌幅居前。

年春节首个交易日:2022年2月7日股市迎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2022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市场主力利用金融消费拉升指数的意图很明显,只有拉升大盘指数,节前布局的资金才能安全离场,“开门红”大概率是定局。对于持股过节的人来说,算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这也是对认知的奖励。

钢铁产业的发展政策?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能源及环保状况,钢铁产业政策目标是保持合理规模,以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竞争能力,使中国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与强国。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到2010年,中国钢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满足建筑、机械、化工、汽车、家电、船舶、交通、铁路、军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需求。

为了提升钢铁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倡导循环经济,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强化环境保护,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正致力于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目标是使钢铁产业不仅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具有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

修订钢铁产业政策,提高能耗、淘汰落后标准,并强化环保指标和资源配置要求,如优先配置大中型企业的铁矿资源。强化建筑工程用钢标准,提升抗震标准,扩大钢结构使用比例,提高相关地区建筑用钢标准。促进钢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完善配套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合作。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则要求 a)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

在钢铁产业布局调整中,政策强调了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国外资源利用。新建钢铁项目不再单独设立,而是鼓励现有企业通过兼并和搬迁,优先在资源丰富、运输便利、市场消费有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

国家对钢铁行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的管理,对境内和境外的投资都有明确规定。国内企业投资境外钢铁需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或核准,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建设炼铁、炼钢、轧钢项目时,企业需自筹资金达到40%以上,同时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稳定的外部资源,以及健全的市场网络。

新时代我国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进步。加大科研投入,激励企业自主研发,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站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意味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领军人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首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例如,近年来我国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的去产能政策,就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优化升级。其次,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新时代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下: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下是具体的推动策略: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技供给的质量。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以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